1. 首页 > 游戏攻略

脑为元神之府啥子意思 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是我国著名医学家谁提出的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22
摘要:1.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哪里2.神庭简介3.“元神之府”指的是4.脑是元神之府,也叫什么5.《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6.元神之府指的是什么元神在身体的太阳神经丛部位。需要提升至脑垂体再下至松果腺。才有表现力。识神居住于心脏。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受脑主宰。神庭穴位于额上,与脑府相近,且督脉的循行是入络于脑。故常按神庭穴可以给予大脑良性刺激、改善脑疲劳状态,又可调节" />

 

1.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何处

2.神庭简介

3.“元神之府”指的是

4.脑是元神之府,也叫啥子

5.《中医基础学说》重点拓展资料(2)

6.元神之府指的是啥子

元神在身体的太阳神经丛部位。需要提高至脑垂体再下至松果腺。才有表现力。识神居住于心脏。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是人体生活活动主题的表现,受脑主宰。神庭穴位于额上,和脑府相近,且督脉的循行是入络于脑。

故常按神庭穴可以给予大脑良性刺激、改善脑疲劳情形,又可调节灵魂、帮助睡眠。

人身体的元神

元神才是人体生活的开始动力,是生活活动主题的根本。对元神进行训练,它的影响增强了,不但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体质和健壮,而且还为识神的进步和进步创新了条件。

由于识神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大脑也是人体的壹个器官,如果体质增强了,生理机能旺盛了,人的大脑也会好用。因此训练元神,是从根本上进步人体素质、开发大脑聪明的壹个方式。

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何处

不了解。

古人认为觉悟的器官是心,“心之官则思”。是胆,“胆量”,是脾,“脾气”等等。

18世纪中叶,瑞士人冯·哈勒(1708—1777)科学地说明,思考的器官是脑。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发现大脑才是思考的器官。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回答完毕,若有价格,请予采纳)

神庭简介

海论人体中四海出自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1、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其中脑部髓海为元神之府,是神气的本源,脏腑经络活动主题的主宰。

2、胸部为气海,宗气所聚之处,贯心脉而行呼吸;胃为水谷之海,是营气、卫气的化源之地,即气血化生之外,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起于胞宫,伴足少阴经上行,为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原气之所出,乃人体生活活动主题的原动力,又称血海。

3、四海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四海病变,主要分为有余、不足两大类,临床上可据此辨证施治。

4、经络和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的,经气的运行也是多样的,除了前面所说明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学说。

人体四海解释:

1、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海,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脑盖骨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穴。

2、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中是气海,它的气血输注穴上在颈椎上下的哑门穴和大椎穴,前在人迎穴。

3、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冲脉是十二经之海,即血海,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大杼穴,下在上下巨虚穴。

4、胃者,水谷之海也,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胃是水谷之海,水谷是五脏六腑所需营养物质的根本来源。它气血的输注穴上在气冲穴,下在足三里穴。

“元神之府”指的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神庭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神庭穴的定位 10 神庭穴的取法 11 神庭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神庭穴的功效和影响 13 神庭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神庭穴的配伍 16 特效 *** 17 文献简介 18 神庭穴研究进展 18.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庭 1 拼音

shén tíng

2 英文参考

Shéntíng GV24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tí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2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2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神庭 汉语拼音 Shenting 罗马拼音 Shenting 美国英译名 God's Courtyard 各

号 中国 GV24 日本 2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3 富耶氏 德国 LG23 英国 Gv24 美国 Go24

神庭为经穴名(Shéntíng GV24,DU24)[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属督脉[1]。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2]。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灵魂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灵魂分裂症等。

4 神庭穴的别名

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6 穴名解

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灵魂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3]

7 特异性

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2]。

8 所属部位

前头[4]

9 神庭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5]。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2]。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10 神庭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给前4.5寸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拇指指甲中点处即是神庭穴[7]。

11 神庭穴穴位解剖

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1]。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2]。

12 神庭穴的功效和影响

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降逆平喘的功效。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影响[1]。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3]。

13 神庭穴主治病证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灵魂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灵魂分裂症等。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灵魂分裂症及高血压、疟疾等[1]。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2]。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失眠;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6]。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9]。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灵魂分裂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

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6]。

沿皮刺0.5~0.8寸[2]。

平刺0.5~0.8寸[10]

14.2 灸法

可灸[1][6][10]。

艾条灸5~10分钟[2]。

15 神庭穴的配伍

神庭穴配列缺治头痛[1]。

神庭穴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目赤肿痛[1]。

神庭穴配三阴交、神门治失眠[1]。

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的影响,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影响,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兑端、承浆、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影响,主治癫疾呕沫。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6]。

神庭配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失眠[6]。

神庭配本神、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治癫疾[6]。

神庭配风池、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6]。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足通谷,治鼻鼽、清涕出[6]。

16 特效 ***

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7]。

17 文献简介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痎疟,神庭、百会主之。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神庭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针灸大成》: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普济方》: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类经图翼》: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癫狂目失明。

18 神庭穴研究进展 18.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

脑是元神之府,也叫啥子

该词组意思指的是脑。

脑为髓海,主人的灵魂觉悟、思考活动主题等,因此被称为“元神之府”。

元神是道家术语,指的是人的灵魂觉悟等,是人神志活动主题的原动力。

在中医学说中,脑为奇恒之腑其中一个,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和脊髓相通,因此有“脑为髓海”之说。同时,脑和人体的灵魂、觉悟、思考活动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又被称为“元神之府”。

《中医基础学说》重点拓展资料(2)

脑是元神之府,也叫髓海、头髓。

如下:

脑(英:brain,拉:encephalon)是中枢神经体系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较简单。人和哺乳动物的脑特别发达。脑包括端脑(大脑)、间脑、小脑、脑干(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其中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

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上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部分联系为壹个整体。脑各部内的腔隙称脑室,充满脑脊液。脊椎动物中枢神经体系的顶级部位,生活机能的主要调节器。其中人脑是结构最复杂、功能极其完善的物质。

它是思考的器官,是心理、觉悟的物质本体。人脑可分为6个部分——(即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其中端脑和间脑又合称为前脑,脑桥和延髓又合称为后脑。)端脑,指大脑两半球;延脑或称延髓。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干,其间有神经细胞团和神经纤维交错组成的脑干网状结构。人脑是从低等动物的原始神经组织经过长期的演化历程进步而来的。人脑达到高度的进步,主要在于大脑两半球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

大脑两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颅腔容量的限制而出现沟、回,并逐渐增加其数目。大脑两半球主要由灰质表层、白质和皮下神经节,即大脑皮质、神经纤维髓质和基底神经节组成。

由联合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联结在一起的大脑两半球划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而且它们各有一定的机能分工。

元神之府指的是啥子

《中医基础学说》重点拓展资料(三)

 1、 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2、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和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3、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影响,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4、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接着通过肺气的宣降影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5、 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顶尖,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影响。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要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6、 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7、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影响。

 8、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肺吸入的天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9、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内容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主题;④通调排精和排卵。

 10、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11、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12、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影响。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13、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14、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和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影响;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影响。

 15、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天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影响。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影响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16、 心和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7、 肺和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8、 肺和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19、 脾和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和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20、 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21、 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22、?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五志虽分属于五脏,而统领五志者为心。

 23、 五脏化五液。具体联系是: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中医基础学说》重点拓展资料(四)

 1、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征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2、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灵魂觉悟思考活动主题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影响。胆的决断影响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灵魂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3、 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4、 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盛和化物,二是分别清浊。

 5、 ?小肠主液?、 ?大肠主津?。

 6、 有的医家称三焦为分布于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之?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为?孤府?。

 7、 三焦生理特征概括为?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8、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

 9、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活活动主题,主管灵魂觉悟和主管感觉运动。但中医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就将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尤其和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

 10、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和灵魂活动主题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11、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和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12、 在五脏中,女子胞和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3、 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活物质和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活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活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物质。

 14、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活重要影响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5、 人体之气是通过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主题的综合影响而生成。故称: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16、 气的功能:①推动和调控影响;②温煦和凉润影响;③防御影响;④固摄影响;⑤中介影响。

 17、 人体之气的中介影响,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

 18、 宗气,又名大气。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心肺),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

 19、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温养心脉,以维持其运行气血的功能。称为贯心脉以行气血。二是温养肺和呼吸道,以维持其呼吸和发声的功能。称为出喉咙而司呼吸。

 20、 卫气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卫气者,因此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功能的概括。

 21、 一般地说,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着滋润影响的,总称为津;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着濡养影响的,总称为液。

 22、 津液代谢经过,以脾、肺、肾三脏的功能为主。而肾对脾和肺在津液代谢方面的功能又起着促进影响,因此说肾主水,即能主持水液代谢。

 23、 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下面内容方面:①滋润和濡养影响;②化生血液,调节血液浓度;③运输废物。

 24、 中医学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称为?五神脏?。

 25、 气和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包括: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母。

 26、 气和津液之间关系,包括: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生气;⑤津能载气。

 27、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体系,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页更多有关?《中医基础学说》重点拓展资料?的内容

元神之府

语出(本草纲目)。指脑。元,有为首的意思;元神即指人体的顶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主题。府,指所在处。“元神之府”,说明脑是主管顶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主题的。

脑,又名髓海、头髓。在气功学上,脑又称泥丸、昆仑、天谷。脑深藏于头部,位于人体最上

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

(一)脑的解剖形态

脑,位居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督脉的壹个穴位,位于颈椎第1椎体上部),位于

人体最上部。风府下面内容,脊椎骨内之髓称为脊髓。脊髓经项复骨(即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下

之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髓。脑和颅骨合之谓之头,即头为头颅和头髓之概称。

脑由精髓汇集而成,不但和脊髓相通,“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

髓则肾主之”(《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而且和全身的精微有关。故曰:“诸

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

头为诸阳之会,为清窍所在之处,人体清阳之气皆上出清窍。“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

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含义草·卷一》)。外为头骨,内为脑髓,合之为头。头居

人身之高巅,人神之所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血皆汇集于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二)脑的生理功能

1.主宰生活活动主题:“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是生活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活活

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气、元精、元神,称之为“先天之元”。狭义之神,又有元神、识

神和欲神之分。

元神来自先天,称先天之神,“先天神,元神也”(《武术汇宗》),“元神,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寿世传真》):人在出生之前,形体毕具,形具而神生。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人出生之前随形具而生之神,即为元神。元神藏于脑中,为生

命的主宰。“元神,即吾真心中之主宰也”(《乐育堂语录》)。元神存则有生活,元神败则

人即。

得神则生,失神则。由于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为生活的枢机,故“脑不可伤,若针

刺时,刺头,中脑户,人脑立”(《素问·刺禁论》),“针人脑则真气泄,故立”

(《类经·针刺类》)。